中国大陆地区 简体中文 客户服务 021-31115678

新闻资讯

news center

工作服:蒸发散热
文章来源:安邦实业发布时间:2011-05-12阅读次数:
摘要:蒸发散热是指身体表面的水分由液体状态转化为气体状态。每19水在37C下蒸发时可带走2448J的热量,而对体表起到散热作用。机体体表水分的蒸发包括呼吸道蒸发散热,皮肤不出汗和出汗蒸发。(1)呼吸道蒸发散热。主要发生在上呼吸道,这与该处空气温度下的水蒸气张力变化有关,但肺部空气水蒸气张力几乎无变化,即使在外环境气象条件剧变的情况下也是如此。因此,蒸发散热不是在肺部。通过呼吸调节的非蒸发性热交换,即呼吸对流热交换量,较之蒸发热交换量为小。散热作用与皮肤蒸发散热作用比较是微不足道的,但环境温度越高,呼吸道蒸发量越少...

蒸发散热是指身体表面的水分由液体状态转化为气体状态。每19水在37C下蒸发时可带走2448J的热量,而对体表起到散热作用。机体体表水分的蒸发包括呼吸道蒸发散热,皮肤不出汗和出汗蒸发。

(1)呼吸道蒸发散热。主要发生在上呼吸道,这与该处空气温度下的水蒸气张力变化有关,但肺部空气水蒸气张力几乎无变化,即使在外环境气象条件剧变的情况下也是如此。因此,蒸发散热不是在肺部。通过呼吸调节的非蒸发性热交换,即呼吸对流热交换量,较之蒸发热交换量为小。散热作用与皮肤蒸发散热作用比较是微不足道的,但环境温度越高,呼吸道蒸发量越少。

(2)不显汗蒸发散热。当气温在28℃.30C以下人体安静时,体表不断蒸发的水分通常觉察不到,此称为不显性出汗。只要体表温度不超过31℃,就可认为不显性出汗,实际上就是体表总的水分蒸发。人体不显性出汗速度(指单位时间内的出汗量)约为20g/h一30g/h。身体裸露都位(如颜面、颈部、手背部等)比非裸露部位(如躯干部)的单位蒸发量较大。不显性出汗不受体温调节中枢的控制,但可随着人体的活动状态和外界环境温度的变动而变化。机体活动时,不显性出汗量加大。体温每升1℃,不显汗量可增加15%左右。

(3)出汗蒸发散热。皮肤出汗蒸发是机体的主要散热方式,它是在神经系统调节之下进行的。

热环境下劳动时,机体在环境温度与劳动代谢产热的联合作用下,出汗速度(指单位时间内的出汗总量)显著增加,出汗速度取决于参与活动的汗腺的数量和每个汗腺活动的强度。影响出汗速度的因素主要有劳动强度、温度、湿度和风速以及机体本身的适应等。随着环境温度的升高和劳动强度的增大,出汗速度不断增加。例如,人体在安静状态下接触35℃时出汗速度为3.3g/min,45℃时则为6.5g/min;在常温下中等强度的体力劳动时,出汗速度为3.5g/min,重劳动时则为8.3g/min;35℃下轻劳动时出汗速度为4.5g/min,中等强度劳动时则为7.Og/min;45℃中等强度劳动的出汗速度为12.Og/min,极重劳动时则显著增加至18.8g/min。因此,出汗速度可作为人体受热程度和劳动强度的综合指标。

休力劳动时,由于产热量增加,机体为了调节体热平衡,必然要增加散热量。但环境温度在10C。35qC时,机体的辐射与对流散热量只占产热量的5.3%。6.3%,故需靠出汗蒸发散热量,以补充非蒸发散热之不足,才能适应热平衡的需要。因此,就出现劳动时的出汗量比安静时显著增加的情况。

皮肤表面出汗蒸发散热是人类在热环境中赖以生存的最有效方法。蒸发散热量本身是反映人体热负荷最好的生理指标。有关专家选定18g/min一2g/min作为普通身材者最大稳态出汗量,把它当作热应激反应的极限。在极热的环境里测量的短时间内全身最大出汗量为20g/min一30g/min。

为湿热环境下人体的出汗蒸发散热情况。是两种衣服下微小气候对机体出汗蒸发的影响。

高温高湿对人体的作用,由于铝服为极不透气的喷铝层或厚的棉帆布棉服,汗液蒸发后无法外散,很快使衣服下空气达到几乎饱和,且气温升高,在衣下间层形成湿热的微小气候,出汗量竞高达55.8g/min~57.6g/min,而有效蒸发率却较低为6.5%~7.5%。


上海安邦实业发展有限公司
微信扫一扫,关注安邦
关 闭